第三千七百五十三章 这不儒家,也不法家
百姓之间的过渡层,分润给上百万国人应有的利益,但是各大世家绝对没有办法接受上千万的国人。
因为当大家都是国人的时候,他们曾经的许诺就不可能兑现了,袁家给汉室迁徙过去的百姓,可是兑现了百亩良田,住宅安置,子女教育,生育补贴等等一系列的东西。
其他家族哪怕没有袁家那么夸张,也都对着那些百姓进行了许诺,并且逐级进行了补贴,避免出现自家养不起那种事情。
毕竟经历过春秋到战国时代因为制度崩塌而导致的一系列纷争,各大世家在重启之前,也尽可能的弥补这种制度的缺憾,简单来说所有的家族都想长治久安,延续他个几百年。
可问题在于,国人制度注定了必须要有人被剥削,而且被剥削的人要足够多,才能供养起他们提拔起来的那些国人,所以规模必须要控制,而陈曦这种方式,他们养不起来。
他们划分这些层次的基础就是知识,就是技术,就是能力,他们本身的计划就是教育数百万人,从中擢拔出来优秀的百万人,建立了这个过渡层,其他人哪怕依旧比曾经过得好的很多,也只是跟着一起建国的红利,而不是给予改变命运的机会。
可换成陈曦这种,逐步将两千万人都拉入这个培育框架,那么所有的人都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,在这样的情况下,就会出大问题。
这不是剥削不剥削的问题,而是更为现实的,学了足以改变命运的知识,没有改变命运,国家和社会也无法兑现所谓的知识的意义,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什么?
小群里面半数以上的世家主事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——强烈的社会变革,因为这不是一个人,两个人对于社会不满,而是一个时代的人都对于自己辛辛苦苦所学的知识感到不满。
“天地革而四时成,汤武革命,顺乎天而应乎人。”袁达幽幽的说道,学了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,只会造成麻烦。
“我刚刚说的相里氏的电动机,难道老袁公没有注意到吗?”陈曦叹了口气说道,“我知道你们考虑的是什么,实际上我估计之前第一个开口的弘农杨氏,应该也是丝毫不担心老百姓接受教育之后,在学识和智慧上超过你们的。”
“我家应该是第一个主动给百姓普及教育的。”杨奉冷淡的说道。
作为最早那批出去,混到大冬天喝草粥的杨氏,确实是最早给百姓普及教育,当初在中亚的时候杨琦就说过,一开始他们给百姓教育只是为了给陈曦一个交代,但后来他们主动将之延续下去了。
第一个提出蒙学儿童统一管理,第一个搞出寄宿制学校,第一个集中本家优势人力,将杨氏子嗣和百姓子嗣统一教育等等,杨家能从半残脱身出来,重新站在世家前列,家里也不是没有点硬茬。
“我们的条件要是能被超过,那就跟你说的那
第三千七百五十三章 这不儒家,也不法家(2/3).继续阅读